首页>书库>我,人间毒圣,女帝劝我善良>第十三章 狗咬狗,晋越开战

第十三章 狗咬狗,晋越开战

在晋国的皇宫中,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。

阴沉的天空下,厚重的乌云压顶,仿佛要将整个皇宫吞噬。

一名士兵匆匆跑来,跪地禀报:“陛下,越国偷袭我边关小城,造成重大损失。”

晋国皇帝听闻,猛地一拍龙椅,站起身来,怒目圆睁,怒吼道:“越国竟敢如此放肆,简直是自己找死!”

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震得梁柱似乎都在颤抖。

殿外狂风呼啸,吹得宫墙上的旗帜猎猎作响,仿佛在为即将爆发的战争呐喊助威。

“传朕旨意,即刻发兵,朕要让越国付出惨痛的代价!”皇帝的脸色铁青,愤怒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。

而此时的越国,士兵们正围攻梁国。

烈日高悬,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烘烤着大地,战场上尘土飞扬,喊杀声震天。

为首的将领李明正指挥着士兵冲锋,心中满是胜利的渴望。

“给我冲,破城就在今日!”李明大声喊道,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断流淌。

就在这时,一名探子匆匆来报:“将军,晋国偷袭我国边境,情况危急!”

李明听闻,大骂道:“晋国无耻之徒,竟趁此机会偷袭!”

但他深知边境安危更为重要,无奈下令:“收兵!回防!”

狂风卷着黄沙,迷蒙了士兵们的眼睛,他们带着满心的不甘和愤怒,转身撤退。

大梁的江维在营帐中,嘴脸微微上扬。

听到边境的消息,心中猜测“祸水东引”之计可能已经奏效。

“来人,速速派人去查探详情,务必弄清楚状况。”江维神色凝重地吩咐道。

探子不敢怠慢,快马加鞭前去查探。

夜幕降临,繁星点点,却无法照亮这充满未知和忧虑的夜晚。

京城中,林凤儿正在宫中与百官商议国事。

皇宫内烛光摇曳,映照着众人阴晴不定的面容。

“启禀陛下,越国退兵了!”一名太监匆匆跑来,跪地禀报。

林凤儿听闻,面露喜色,说道:“太好了,看来计策成功了。”

宋明达这个老狐狸,第一个出来恭维,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!”

百官们也纷纷大喜,立马齐声恭维道:“陛下英明,此计一出,局势瞬间扭转。”

然而,就在众人欢庆之时,李新年却站了出来。

“陛下,且慢高兴。万一计谋暴露,晋国知道误会了越国,两国和解,达成一致,合力进攻我大梁,我国将陷入危险境地。”李新年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
林凤儿不禁眉头紧皱。

李新年这个时候跳出来,有点泼凉水的意味!

但是他的担忧也不无道理!

李新年连忙上前说道:“陛下,我国现如今正处于多事之秋,实在经受不起再次战乱之苦。若是再被攻破边界,我等可真是万死莫辞啊。”

百官们听了,顿时安静下来,面面相觑,心中又泛起了忧虑。

这时,苏阳站了出来,说道:“李大人多虑了。如今晋国就算知道是计,也会咬死是越国偷袭。他们惦记越国城池已久,必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。而越国此时必定要大出血来应对晋国的进攻。”

林凤儿听了苏阳的话,点了点头,说道:“苏爱卿所言有理。此次计策成功,苏阳功不可没。朕要给你赏赐。”

林凤儿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,微笑着看着下方跪着的苏阳。

她轻轻抬手,示意身旁的太监宣读赏赐旨意。

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:“陛下有旨,苏阳献计有功,特赏赐黄金五百两,白银千两,珍珠十斛,锦缎百匹,良田十亩,宅邸一座。另有御赐玉佩一对,以彰其功。”

苏阳听闻,心中大喜,连忙叩头谢恩:“谢陛下隆恩,臣必当肝脑涂地,为陛下效力!”

林凤儿微微点头,说道:“苏爱卿,你此次所献之计甚妙,这些赏赐乃你应得之物。望你日后能继续为我朝出谋划策,保我江山社稷安稳。”

苏阳再次拜谢:“陛下放心,臣定不负陛下厚望。”

苏阳跪地谢恩:“谢陛下隆恩,臣定当为陛下鞠躬尽瘁。”

脸上满是喜悦与自豪。

此次的丰厚赏赐,不仅是对他功绩的认可,更是他未来在朝堂中地位提升的有力保障!

这可把众百官羡慕坏了,可一想到自己的脑瓜子不及苏阳好使,也便接受了!

放过自己的第一步,接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!

而一旁的李新年听着流水般的赏赐,馋的眼睛都直了!

对苏阳更加愤恨!

林凤儿接着说道:“如今局势多变,我们需做好万全准备。执行千金买马骨之计,招募天下贤才,共保国家安定。”

林凤儿端坐在龙椅之上,神色庄重而威严。

她目光坚定地扫过殿下的群臣,微微颔首,示意身旁的女官吕书婉。

后者吩咐太监们迅速而小心地准备笔墨纸砚,林凤儿轻抬玉手。

吕书婉大吃一惊,众所周知,她是女帝的女官,负责管理宫廷和为皇帝批阅奏折。

写圣旨这事,向来都是女帝念,她写,完事后再由女帝过目,确定无虞后,再由女帝盖上玉玺发布。

可如今,女帝却亲自书写,不难看出女帝对此事的重视!

只见女帝拿起毛笔,蘸满浓墨,笔触在圣旨上流畅地游走。

她每一笔都写得极为认真,仿佛要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都倾注在这道圣旨之中。

“朕承天命,治理这万里河山。今国家正值多事之秋,急需贤能之士共襄盛举。故朕特此下旨,千金买马骨,广纳天下英才……”

林凤儿的声音清脆而有力,在大殿中回荡。

写到关键之处,她略微停顿,思索片刻后,继续奋笔疾书。

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,却顾不得擦拭。

写完圣旨,林凤儿放下毛笔,仔细审视一番,确认无误后盖上玉玺,将圣旨递给太监。

太监双手恭敬接过,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。

林凤儿站起身来,双手背后,再次面向群臣,说道:“此旨一出,务必令天下皆知。各级官员需全力配合,不得有丝毫懈怠。若有贤才前来,定要以礼相待,不可轻慢。”

群臣齐声应道:“陛下圣明,臣等定当谨遵旨意。”

林凤儿满意地点点头,重新坐回龙椅,目光中充满了期待,仿佛已经看到众多贤才纷纷入朝,共助国家繁荣昌盛。

圣旨下达,京城内外一片繁忙。

大街小巷中,人们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