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玉峰返回乾元宫,疲惫之色难以掩饰。
彻夜未眠的后遗症逐渐显现,他的眼皮沉重,困意袭来。
尽管如此,他回到寝宫后仍拉着季嫣然问了许多事情。
他曾听说过陈夫子的名字,这位曾经的华阳殿大学士、太子太傅,是朱祁欣在东宫时的授业恩师。
李玉峰身边的可用之人寥寥无几,尤其是在朝堂之上。
即使不是余桧一党,也与李玉峰并无深厚关系。
因此,当听到陈夫子的名字时,他心生拉拢之意。
希望能借助陈夫子与秦帝的师徒情谊,将这位老者重新拉入朝中。
季嫣然告诉他,陈夫子因眼疾逐渐加重,已看不清事物,所以选择告老还乡养病。
陈夫子,名秀年,年逾六十。
他正直无私,眼里容不得沙子,因此被先皇任命为太子太傅。
但在朝堂上,他的职位仅限于礼部右少宰。
但是,尽管陈夫子学识渊博,却未曾官至一品,这让许多人为之惋惜。
他是京城本地人,退出朝堂后在大明湖畔定居。
学生们前来请教,他也总是不遗余力地教导指点。
尽管身处朝堂之外,但是,陈夫子依然在为学术发光发热。
李玉峰对此深感惋惜。
但他仍决定参加即将举行的诗会。
这位毕生奉献给学术的老人家值得他尊敬。
更何况,国子监是李玉峰希望掌控的地方,说不定诗会上会出现什么契机。
在季嫣然细细讲述陈夫子、国子监以及平阳公主的过程中,李玉峰的眼皮越来越沉,最终沉沉睡去。
在月华宫中,余白坐在余若兮面前,手里拿着个萍果吃着。
“姐姐……”余白开口道。
“听说今天那个废物又来骚扰你了?父亲让我来问问,看是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。”
余若兮听到那个人,心就会不自主地颤抖。
她似乎还未意识到,李玉峰已在她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恐惧印记。
今天,当李玉峰拿出刀时,余若兮仿佛置身于冰窖之中,浑身发冷。
尽管李玉峰的脸上带着嬉皮笑脸,但她并不觉得这是玩笑。
更让她愤怒的是,他居然还用刀划破她的衣袍,让她狼狈不堪。
“该死!”余若兮咬牙切齿地暗骂。
然而,她不禁回想起李玉峰紧拥她脖颈时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迫感,以及他呼出的热气拂过她耳畔的那一刻,吻耳朵的瞬间……
“不行,不能再想了!”
每当回忆起那一幕,她的脖子上就不禁起来一片鸡皮疙瘩。
她紧握着玉手,身体微微的颤抖,努力将白天的记忆从脑海中驱逐。
余白察觉到了姐姐的异样,关切地问道:“姐,你这是怎么了?”
余若兮回过神来,轻描淡写地说:“没事。”
然后,她严肃地对余白说:“他是个疯子,你千万别去招惹他,知道吗?”
余白有些困惑?
“自从,那天他把我赶出文汇阁后,我就没再去过那里。父亲也说最近最好不要给他找麻烦……姐姐,你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”
余若兮犹豫了一下,尽量平静地说:“他不过是来为他身边的一个宦官求赏赐而已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”
李玉峰对她所做的那些事情太过羞耻,她无法向父亲和弟弟透露。
然而,不提及此事又让她心有不甘。
于是,余若兮眼中闪过一丝寒意,低声吩咐余白。
“你去一趟天府观,提醒叶仙师,他已经多日没有为圣上献仙丹了。”
余白惊愕道:“可是父亲曾经告诉过我……”。
“四个月太久,我等不及了!”
……
李玉峰从沉睡中醒来,这一觉异常深沉,或许是因为连日来的劳累,也或许是因为昨日朝堂上那微不足道的胜利所带来的疲惫。
他起身洗漱,穿戴整齐,今天他选择了一身简朴的常服。
季嫣然一笑满眼关切地问道:“你要去城外吗?难民那么多,太危险了。”
李玉峰坚决地摇头。
“我必须去,不亲眼看到他们安置妥当,我无法安心。”
尽管他已经下令让各部门救济城外的难民,但由于他尚未真正掌握大权,官员们很可能阳奉阴违,不会真正执行他的命令。
李青已经在等在门口了,同时,纪大春也带着他的二百名玄衣卫在此恭候。
“小春子,出发!”李玉峰下令。
李玉峰走了出来,脸上洋溢着笑容。
天气略显阴沉,厚厚的云层聚集在天空中,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降雨。
乘坐的御辇缓缓驶向宫外,李玉峰透过帘子的缝隙向外望去,发现某个角落有人在察觉到他的目光后迅速闪躲,消失在人群中。
李玉峰微微一笑,心中已经猜到了那人的身份和目的。
在即将离开宫门时,御辇换成了一辆普通的马车。
如同上次一样,他们穿过热闹的街道驶出外城。
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。
无尽的难民,和因此变得脏乱不堪的大地。
此时已经过了辰时,虽然风仍然很大,但已经没有了清晨的凉意。
纪大春和李青一左一右随在车边,几名玄衣卫在前面开路,其他的人散在了周围,护卫着马车前行。
一出城门,他们就看到了那条长龙般的队伍。
那是城外的难民,在百十名兵士的指挥下,他们正排队向前移动。
队伍的尽头是一个用一苇席搭建的棚子,
苇棚下,架五口个巨大的铁锅,锅沿处热气腾腾。
几位衣着破旧的老头正在边为难民打粥,显然是从受灾的人群中选出来的。
在他们旁边,一位身穿七品官服的官员正在监管这一切。
李玉峰叫停了马车。
从车上走下说:“过去看看。”
人们对他的出现引起了一些骚动,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。
这里只是一个为难民的粥棚,这位大概是上面派来巡察的大官,跟他们并无多大关系。
他们只希望能够有序地排队,然后领碗粥,这是他们生存的希望。
纪大春和李青两人陪同李玉峰径直走向粥棚。
张望了一眼后,纪大春有些意外地说:“这粥得挺稠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