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玉峰扫视了一眼,眼前这群人他一个都不认识!
但不用猜也知道,他们都是余桧那个老狐狸的人。
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,这些疯狗,居然敢咬主人了?
他深深地吸了口气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两名玄衣卫站在一旁,文武百官都在此,他们只能默默的等待。
突然,呛的一声。
李玉峰反手抽出一名玄衣卫的佩刀,挥手一抹,动作流畅而果断。
一股血泉突然从张易的喉咙喷涌而出,他的双手捂着咽喉,脸上充满了惊恐和难以置信的表情,口中发出微弱的呼救声。
一瞬间,他就砰的一声倒在地上,再也没有任何动静。
昭和殿一片惊叫,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得倒吸一口凉气。
京兆尹就这样被这个昏君杀了?
李玉峰单手持刀,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,沉声说道:“寡人为了城难民能活命,斩了这狗东西。你们谁有异议?”
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朝堂之上,众人皆面露惊恐之色,凝视着他,无人敢于出声。
朝堂之上虽然不乏血腥之事,但是帝王亲自操刀杀人,这却是前所未有的罕见景象,堪称历史独例。
李玉峰此刻眼中布满血丝,半身被鲜血染红,状似疯狂,然而即便如此,在场的众人也无人敢再出声,甚至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。
余桧也保持了沉默,他清楚地记得,这个秦帝的生命已经不足四个月了。
为了一条疯狗计较,万一搭上自己的命,那可就划不来了。
首相不再出声,其他人更是噤若寒蝉。
陈弘投给余桧一个眼神,随后默默地退了回去。
那些刚才迈出步子的人也都纷纷效仿,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般,悄无声息地撤回了自己的脚步。
李玉峰等了片刻,冷笑一声,将刀还给玄衣卫,看向许礼:“许礼,京兆尹的替补人由你来定,今天就给寡人。”
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。
许礼出列,拱手:“臣遵旨。”
然而就在这时,许礼身边一人却踏了出来:“启奏圣上,京兆尹非同儿戏,向来是由内阁商定,不可草率决定。”
“许大人似乎还没有最终的决定权呢。” 李玉峰带着一丝戏谑,以轻松的口吻说道。
“他是个什么东西?”
古博中微微一愣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。
“哦,现在我知道了。”
李玉峰依然保持着轻松的态度,继续道:“作为吏部官员,负责官员任免调动。我让许礼找个人选,你却想交给内阁,难道你想把所有的活都推给内阁,那你自己做什么呢?”
古博中的脸色微微的一变,毕竟张易的尸体还躺在那里,这让他有些发慌。
余桧这时插话道:“圣上,古少宰说得没错,五品以上官员是由内阁选择。”
李玉峰点了点头,没有再争执:“好吧,那由内阁来选定吧。”
听到这里,许多人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,心中暗自嘲笑,觉得这个废物秦帝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斤两。
虽然杀了张易,但那也只是张易自己找死而已。
这个废物秦帝就应该有自知之明,跟余首相斗,你斗得过么?
李玉峰再次发声:“许礼,你负责拟定一份名单,交由内阁进行确认。”
许礼恭敬地应:“是,圣上!”
许礼心中一阵痛快,他的吏部左少宰一职是李玉峰给的,
然而,吏部中有不少是余党的人,尤其是这个右少宰古博中,这两天处处作对。
他偷偷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李玉峰,心中却是激荡不已。
圣上终于不再像以前那样荒唐了,开始向明君的行列迈进了!
余桧嘴角微动,没有再说什么,古博中见状也觉得无趣,正准备退回队列。
就在这时,李玉峰又开口了:“等等,古少宰,我这里有些东西你来听听。”
程平从怀中掏出一个册子,高声诵读起来:“古博中,永泰四年八月廿二,收取银十六万两,私调广禾县令范大彪为益州尹;永泰六年九月十八,收取银十八万两及夜明珠一对……”
昭和殿,程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,他如数家珍般地列出古博中的受贿事实。
众人目瞪口呆,目光齐聚在了面无表情的李玉峰身上。
昨天玄衣卫刚换血,今天就掌握了百官的动向和私密?那个曾经只会暴怒发狂的朱祁欣,如今是否已经脱胎换骨?
又或者,他仍是被个废物秦帝?
余桧眉头微皱,与李玉峰的目光在空中交汇,仿佛擦出了一道火花。
他原以为秦帝收回玄衣卫只是小打小闹,却没想到废物竟然敢在朝堂上杀人。
李玉峰轻轻抬手,程平立刻住口。
他冷笑一声,对古博中说道:“这才说了几条,就已达到百万两纹银吧?你如此擅长赚钱,不去户部,可真是埋没了你的才华。”
“臣是被诬陷的?”
古博中脸色惨白,连连喊冤。
李玉峰哦了一声,“那好办,程平,安排人去古少宰家里搜一搜,为古少宰证明一下清白。”
古博中脚下一软,瘫倒在地,面如死灰。
全场寂静无声,官员们心中忐忑不安,各自猜测着自己的龌龊勾当是否也被玄衣卫查了出来。
这一刻,他们如同待宰的羔羊,戚戚然等待命运的审判。
程平叫来两名玄衣卫,将古博中拖了下去。
今天他带了两个百人队来,这正是李玉峰上朝的底气。
虽然在政务上他拿余桧没办法,但干掉个张易、古博中,来恶心一下余老狗还是不错的。
李玉峰心情愉悦,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掌控之中。
余桧的忍耐可能已经到了极限,李玉峰也知道适可而止的智慧。
他转向余桧,微微一笑道:“余首相,灾情的事情就拜托你了。解决百姓的燃眉之急是重中之重。”
余桧恭敬回应:“臣定当竭尽所能!”
李玉峰又补充道:“对了,还有一事。”
看百官语气严肃:“兵部尚书,对于倭寇,你们有什么对策吗?”
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,正是兵部尚书姚文忠,上前回答道:“圣上,兵部已从江南、豫州等地调集了六万兵力进行增援。”
李玉峰点头,对姚文忠的表现表示满意。他知道倭寇之乱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,只能耐心等待。
随后他站起身,李青高声宣布:“退朝!”
殿中的文武百官们用复杂的目光目送李玉峰离开,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。
在无人的偏殿内,程平有些担忧地问:“圣上,你真的要出宫吗?”
李玉峰面无喜色,他知道在昭和殿占了上风,那是因为余桧觉得他时日无多,不愿与他争执。
可还有京城外的难民问题,让李玉峰倍感压力。